透過烏鎮,中國傳遞三重信心
中新網烏鎮11月11日電 (王逸飛)11日,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落幕。這場國際互聯網年度盛會,是東道主中國與世界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三天時間細看峰會,中國與各國增進共識的同時,也借這座江南水鄉,持續向世界傳遞著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信心、以數字經濟發展助全球培育新動能的信心、通過高水平開放為世界帶來更多新機遇的信心。
“共情”世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數字化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人們有著共同未來的美好社會,為全人類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推進互聯網的發展和主導地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尊重網絡空間的國家主權,實現命運共同體愿景”……
今年,埃塞俄比亞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格塔丘,尼泊爾教育、科學和技術部部長德文德拉·保德爾等首次參加烏鎮峰會的國家代表,在發言中均表達了對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深刻認同。
在烏鎮,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高頻詞”,更是“中心詞”。
面對個別國家把互聯網當成維護霸權的工具,一些國家搞“小圈子”,制造網絡空間的分裂與對抗,數字鴻溝不斷拉大等問題,而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的意愿和利益,2015年,其作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中國方案”被提出,后成為烏鎮峰會的永久主題。
從“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創新驅動造福人類”到“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從“智能互聯開放合作”到“數字賦能共創未來”“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直到今年的“共建網絡世界共創數字未來”,中國用豐富的“共同體”內涵,傳遞著共建共治共享互聯網的理念和信心。
這種信心也表現在烏鎮峰會的議題設置上。
今年峰會,相似場面在不同論壇一次次上演:會場內座無虛席,后方乃至會場門口都站著不同膚色的聽眾,不少人在平行論壇間來回穿梭,希望對各方觀點一“聽”為快。
因為相信,所以行動。峰會除開幕式及全體會議外,舉辦了19場分論壇,聚焦數字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全球發展倡議、彌合數字鴻溝、數字減貧等,無不是從全球發展角度出發,無不是各方普遍關注的話題。
中國的信心,還在一句句“中國話語”中不斷傳出。
如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世界互聯網大會理事長莊榮文在峰會全體會議上提出五點倡議——堅持發展共贏,開創更加開放繁榮的數字未來;堅持機遇共享,開創更加普惠包容的數字未來;堅持責任共擔,開創更加安全有序的數字未來;堅持互鑒共榮,開創更加文明和諧的數字未來;堅持合作共治,開創更加公正互信的數字未來。
五個“共”字,愿景明確。
應對挑戰:以數字經濟發展助全球培育新動能
當前世界經濟低迷,仍面臨多重下行風險。該背景下,中國也透過烏鎮峰會,向世界傳遞著為全球新動能培育助力的信心。
作為烏鎮峰會的重要板塊,今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繼續為中外企業搭建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平臺,中國企業作為其中的“主力部隊”,也成為外界感受中國數字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
如浪潮集團此次展示了其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展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致力于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目前,已累計為90余萬家企業提供服務。以某電子企業為例,借助浪潮云洲提供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其產品一次直通率增長13%,設備利用率提高18%,工藝設計效率提升50%。
今年,杭州安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數盾數據安全”引得不少關注。其在業內首創敏感數據全鏈路測繪,通過流量自動分析生成敏感數據或文件的鏈路流轉圖譜,便于在數據泄露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溯源和定責,并將數據安全技術能力框架CAPE和數據安全咨詢與服務結合,能夠在可信、可用、可管、可溯源的體系中保障數據全場景、全鏈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在網絡安全領域,我們的技術每年可幫助企業挽回數百億元的損失。”企業董事長范淵說。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數字中國的目標指引下,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39.8%,規模為45.5萬億元,是十年前的4倍多。其于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一覽無遺。而以博覽會上的一眾新技術為代表,中國數字經濟表現出的巨大成長空間,無疑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不僅是線下展覽,今年烏鎮峰會在線上舉行的數字經濟人才云聘會,也堪稱獨特的信心傳遞路徑。
自11月1日上線以來,其吸引了超1000家數字經濟企業參與,招聘職位超1.3萬個,招聘需求人數超3.8萬名,吸引20余萬名人才應聘。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在大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這場活動的高熱度不僅體現了中國數字經濟應對當下挑戰的信心,更體現了面向未來持續發展的態度。
互利共贏:高水平開放為世界帶來更多新機遇
與很多會議相比,烏鎮峰會是“愜意”的。這里的會場內是思維碰撞,出門便是古鎮水鄉。于是總能看到,各國參會者常在閑暇時走進烏鎮,感受小橋流水,感受青石苔蘚,在一口麻糍、一碗羊肉面中體味“中國味道”。
一如熱情迎客的烏鎮,中國透過烏鎮峰會傳遞的,還有通過高水平開放,為世界帶來更多新機遇的信心。
開放辦會、開門辦會,是烏鎮峰會的重要特征。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在峰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幾組數據頗有代表性。
今年烏鎮峰會共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多位嘉賓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創歷屆峰會之最。包括意大利前總理達萊馬等前政要;8位外國部長級官員,8國大使;24位國際組織和行業機構的高級別代表等。
峰會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國際電信聯盟、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作為支持單位,國內部委、國際組織、行業協會、知名企業、科研院所等70個單位參與分論壇主協辦。
今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吸引4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家中外企業機構以線下線上結合方式參展,在多變復雜的疫情形勢下,沒有一家企業退展;峰會還吸引境內外119家媒體近600名記者參會報道……
這已是烏鎮峰會連續第九年舉辦。九年來,面對網絡空間在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中國堅信“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克服疫情影響等多重困難,堅持以開放姿態搭建交流對話平臺,通過烏鎮峰會為各方實現互利共贏不斷創造新機會,贏得了各方認可。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在峰會中表示,烏鎮峰會的實效性、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為推動全球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促進數字技術,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增進人類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
思科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卓克表示,烏鎮峰會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政商界領袖分享創新、技術發展和互聯網治理理念的重要平臺。
烏鎮峰會,是中國通過高水平開放為世界帶來更多新機遇的縮影。
中國已同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9個自貿協定,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目前連續5年保持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部署建設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和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高水平開放展會積極推動全球開放合作,逐步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釋放出未來將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的信號。
今年的烏鎮故事已告一段落,而中國與世界的精彩故事,正持續被寫下。(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