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黃河入海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記者 賈瑞君 李明

      黃河在山東入海,大海在東營擁河入懷。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世界入??诔鞘械牡湫痛眍愋椭?,近年來,東營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做好入??谏鷳B保護修復、資源型城市轉型、經濟綠色發展等工作,推動黃河三角洲“顏值”“氣質”同步提升。

      大河入海處,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東營市正以實際行動,在黃河三角洲這片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上,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用新發展理念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篇章。

      黃河尾閭繪就生態畫卷

      初冬時節,東營綻放出別樣美麗:大氣磅礴的“黃藍交匯”,熱烈燦爛的“紅地毯”,搖曳如雪的蘆葦蕩,千姿百態的鳥類精靈,星羅棋布的濕地公園……

      位于黃河入海口遠望樓的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趙亞杰正在認真觀看大屏幕。“得益于保護區生態不斷向好,這片濕地更加生機盎然。今年,東方白鸛的繁殖巢數從去年的120巢324只增加到152巢470只。”趙亞杰說,為了實時掌握每片濕地的鳥類活動,今年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新搭建了鳥類動態實時監測系統,每一只進入監測范圍的鳥兒都會被自動識別、記錄。

      東營對生物多樣性實施“立體保護”,目前,保護區內共有野生動物1630種、野生植物411種。鳥類從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現在的371種,38種鳥類數量超過其全球總量的1%。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物種庫”,也是東營的優勢自然資源。近年來,東營市持續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探索形成了以水系連通為主的河流沼澤濕地修復、以營造植被生長條件為主的近海與海岸濕地修復等“黃河口濕地修復模式”,恢復濕地233平方公里,實施了總投資10.76億元的16個濕地修復項目。在138公里的沿黃生態帶、412公里的濱海生態帶、140處城市濕地上,182名“生態警長”守護著黃河入??诘纳鷳B安全。通過不懈努力,一幅藍天白云、山清水秀、百鳥騰翔的生態畫卷在渤海之濱、黃河尾閭鋪展開來。

      濕地之城迎“稀客”安居

      連日來,在東營市東營區理想之城小區附近廣利河廬山路段,兩只黑天鵝的到來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圍觀。“這幾年東營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鳥兒也開始在城區筑巢,白鷺、東方白鸛、夜鷺等在城區已很常見。”正在給黑天鵝拍照的居民劉智峰說。

      由于成陸時間短,土地鹽堿、植被少,曾幾何時,東營被稱為山東的“北大荒”,生態環境極其脆弱。而如今,從空中俯瞰,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的濕地,如同亮麗的明珠散布城區,道路兩側綠意盎然,環城水系魚翔淺底。

      瞄準全域治水、濕地潤城,東營走了一條治水、活水、親水之路。東營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軌道,率先在黃河流域各市構建起較為完備的地方性生態法規體系。開展“濕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濕地修復保護和水系連通工程,全市以國控河流、入海河流為重點,完善了“河流—河口—海灣”污染聯控聯防機制,全年開展入河污水排查不停歇。

      環境就是民生,環境改善最大的受益者是群眾。目前,東營濕地率達到41.6%,中心城區濕地率37.5%、綠化覆蓋率42.3%,城區鳥類有200多種,形成了“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城市特色。東營也榮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入選“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成為全球首批18個“國際濕地城市”之一。

      現代產業奔騰“綠動能”

      “風速3.5m/s,轉速450rpm……”前不久,在位于渤中海上風電A場址項目現場,隨著巨型風電機葉片轉動,機組發出我國海上風電平價時代首度“綠電”。“項目刷新了全球海上風電推進最快速度。”技術人員朱海飛說。

      以該項目為切入點,東營市加快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全力打造集風電裝備研發制造、檢測認證、智慧管控和出運于一體的高端風電裝備產業集群。江蘇海力、中天科技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加速集聚,以風電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已然起勢。

      綠色,是東營最好的稟賦資源,踐行綠色發展,是東營的使命擔當,其背后是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優化、創新能力的突破。如今,東營市現代產業體系正蓄勢崛起。高端石油裝備、橡膠輪胎等5個產業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

      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為動力,創新需要實干為支撐。東營聚焦聚力落實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推出90項重點改革舉措,持續完善創新機制。培育創新主體,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生態圈;加速人才引育,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全面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企業成長沃土。

      以生態為底色的發展,換來的是綜合經濟實力新的躍升。十年來,東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8%、達到3441.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58.7億元增加到261.8億元,人均水平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綜合經濟競爭力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47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