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轉危為安,再苦再累都值得——泰安市立醫院神經內科團隊獲點贊
近日,一位55歲女士因突發言語含糊、右側肢體活動障礙3小時余,被緊急送往泰安市立醫院急診科。急診科開通卒中救治綠色通道,在檢查的過程中患者出現意識模糊,甚至連自己的丈夫都不認識了,右側肢體完全癱瘓。經顱腦CT檢查,未見出血征象。神經內科主任趙名娟及專家團隊考慮其為急性腦梗死,立即為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30分鐘后,患者轉危為安,意識和肢體活動恢復正常。
經檢查發現該女士左側頸動脈內多處漂浮血栓隨血流擺動,經過積極治療,發病第7天復查超聲左側頸動脈漂浮血栓消失,14天后患者痊愈出院,患者及家人對救治團隊的救治水平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神經內科患者群里有很多患者和家人對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贊不絕口。他們夸醫護人員不僅醫術高超,而且對患者也是非常細心、耐心和熱情,這些發自內心的點贊正是該團隊真心為患者服務的結果。
“只要我們全心全意為患者著想,全力救治患者,就能贏得患者的認可和信賴。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患者的認可正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也是我們不停工作的勇氣和信心。”趙名娟說。
神經專業是臨床非常重要的專業,人類的罕見病幾乎有90%集中在神經系統。但是,因為神經內科有許多患者交流起來比較困難,給問診帶來很多不便,這就要求醫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細心。趙名娟和她的醫生團隊每天利用叩診錘、音叉等工具,借助先進的醫療設備,通過仔細分析,為很多病人進行了確診。
一位使用呼吸機100多天的76歲重癥老人,經趙名娟詳細檢查后,確診老人患的是一種特殊的周圍性神經病。經過她的精心診治,老人的生命成功搶救回來。老人出院后,老人的家屬還經常給趙名娟發來老人身體近況視頻。趙名娟鼓勵他繼續加強康復鍛煉,老人的身體漸漸恢復正常。
隨著老齡化的到來,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成為導致人類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表現不典型,導致一些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延誤病情。
一位58歲的女士在21歲時被牛撞倒后,出現眩暈,連續37年癥狀不減,而且愈加嚴重。經過趙名娟仔細檢查后,確診為多個半規管脫落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即耳石癥),通過6次手法復位治療,病人竟然痊愈了。
平時,趙名娟查房非常認真,一般情況下醫生可能需要半個小時,而他們卻要用更多的時間。她和醫生們會認真觀察病人的點滴變化,了解更多細節。
神經內科團隊特別重視患者自身的個體差異,問診時不會輕易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要尋根究底找病因,敢于在“生命禁區”中探尋生存密碼。每當遇到疑難雜癥,大家會主動查閱文獻,進行病例討論,邀請專家會診。為提高全科室人員的業務水平,科里還每周組織一次專業知識學習,分享診療經驗,提高診療水平。
“有些事情做錯了可以重來,但生命只有一次,是不可能重來的。醫生直接跟生命打交道,必須看準病癥根本,容不得一絲馬虎!”趙名娟和她帶領的團隊平時為每一位患者認真查找病因,對每一位患者都認真治療,因此也成為很多患者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醫護人員。
(通訊員: 李燦勇 孫魯騰)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