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榜樣丨石萊鎮西高莊村魏新娥:用“孝老愛親”演繹最真實的幸福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首幸福的歌,那么,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愛心就是組成這首歌的美妙音符。家住新泰市石萊鎮西高家莊村的魏新娥,是賢妻、是良母、是孝媳、是好伯母。自與丈夫組成家庭以來,魏新娥幾十年如一日地孝順婆婆,教育兩個孩子,悉心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直至其去世,并將小叔留下的兩個年幼的侄女撫養長大,她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孝老愛親的真諦。
照顧喪失勞動力的三弟
視如己出撫養兩名侄女
魏新娥與丈夫婚后育有二子,二人辛苦將孩子們撫養長大并成家立業,有了2個孫子1個孫女,家庭和睦,幸福美滿。勞累半輩子的她,本以為可以享受子孫繞膝的幸福生活了,然而卻事與愿違。
2011年,丈夫的三弟被查出患有股骨頭壞死,喪失了勞動能力,家中尚有兩個孩子需要撫養,三弟作為家中唯一的頂梁柱,無法外出打工,失去了經濟來源,這個家仿佛天塌了一般。三弟媳因為承受不住家庭的重擔毅然選擇了離婚,扔下兩個年幼的女兒悄悄離開回到云南老家。
“三弟生活不能自理,兩個孩子又小,我不管誰管,當時就想著千萬不能讓孩子作難。”魏新娥不忍兩個侄女無人照料,主動承擔起照顧三弟一家的日常生活起居,直至他去世。
三弟去世時,11歲的大侄女上小學5年級,小侄女只有4歲,還沒上幼兒園,非常可憐。魏新娥毫不猶豫,把兩個侄女當成自己的親閨女撫養,送小侄女上幼兒園,送大侄女上初中,吃的喝的用的樣樣都準備齊全,自己孩子有什么,侄女們就有什么,絕不讓侄女們受半點兒委屈。
一晃近十幾年過去了,大侄女已嫁到外地,小侄女也回到生母身邊認真學習,成績不錯。兩個侄女像親閨女一樣,都把魏新娥當成親媽對待,雖然人不在身邊,但經常會與魏新娥打電話或者視頻通話,訴說對魏新娥的思念。
家有二老如有二寶
盡心竭力照顧“二母”
秋日午后,魏新娥與丈夫在自家菜園中收完蘿卜后,便陪伴95歲的婆婆話著家常,為婆婆梳洗整理。老人穿得干凈整潔,精神頭很好,看著根本不像一個即將百歲的老人。“娘,兩個在外地打工的孩子打電話來說都挺好。馬上到周末了,兒媳婦就快領著你那重孫子、重孫女回來了,你高興吧?”雖然婆婆因為年事已高耳背聽不清魏新娥說的,但她還是很耐煩地同婆婆聊天。
魏新娥的公公去世較早,婆婆一個人生活了多年。由于丈夫的大哥常年坐輪椅上,生活多有不便,嫂子在濟南干家政當保姆很少回家,所以隨著婆婆年齡越來越大,照顧婆婆的重任落到了她一個人身上。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魏新娥主動將婆婆接到家里親自照顧,每天一日三餐,吃的喝的按時做好放到眼前,吃穿用都想得很周到。每天起早貪黑,盡心盡力。
除了婆家,魏新娥自己的母親也已經98歲了,且行動不便,她經常也會到母親家幫忙收拾,給母親洗衣洗臉洗澡,精心護理。“家有二老就是二寶,老人們養育我多年,我照顧她們是應該的。我做的這一切只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多年來,魏新娥既要伺候婆婆,又要照顧母親,但她從不覺得麻煩,心中感到幸福無比,在她看來,撫養好老人,看著小孩一天天長大,日子就會一天一天的越來越好。
“孝老愛親”融入生活點滴
用實際行動為他人樹立榜樣
早年間,由于魏新娥夫婦倆都沒正式的工作,種地是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丈夫有時外出打工時,魏新娥便在照顧家庭的同時把地里的農活負擔起來,農忙時期,常常是忙完家里忙地里,一刻也不得閑,非常辛苦。
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和孝順的兒媳婦都非常心疼魏新娥,勸說母親把土地流轉出去,少一些辛勞。“現在政策好了,土地流轉出去,收入增加的同時我也有更多時間照顧老人,撫養孩子,還能為村里干點其他的事。”魏新娥說,村里照顧她,給她安排了一個衛生委員的活,能為村里辦點事,她覺得很自豪。
在魏新娥的影響下,兒子、兒媳和孫輩都充滿了孝心、愛心和上進心。她的事跡也感動了村民,一說起魏新娥,村民們都稱贊不已。“她的這個家庭很和睦,她很孝順,對自己婆家、娘家人都特別好,照顧得周到,為村里其他人樹立了榜樣。”新泰市石萊鎮西高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高玉民說,魏新娥把“孝老愛親”融進生活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董文一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