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區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產業振興、農民增收、生態治理 鄉村振興讓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一條條柏油路形如彩帶串聯山村,一處處民宿宛若明珠點綴山間,一壟壟茶樹沐浴在陽光下散發著縷縷清香,一尾尾螭霖魚水中游弋偶爾帶起陣陣水花……近年來,泰山景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產業振興、農民增收、生態治理,確保轄區鄉村全面振興;同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好風景帶來好光景
位于泰山東麓的大津口鄉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濟泰高速建成更是拉近了游客和大津口鄉山水的距離。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優勢,近年來,大津口鄉深挖優勢、揚長避短,用好大津口鄉民宿產業這顆“棋子”,謀劃了鄉村旅游這盤“棋局”。
“隨著時代的發展,村民改善自住房的需求不斷增強,而修繕房屋費用較高,村民自發修繕意愿不強,通過發展以舊宅基地房屋為載體的民宿,可以讓部分舊宅得到保護。”大津口鄉黨委副書記辛成明介紹,大津口鄉堅持把盤活鄉村閑置資源作為推動大津口鄉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高度重視閑置資源再開發、再利用。2020年,大津口鄉引入元達文化旅游發展(山東)有限公司,改造谷石峪村、黃石崖村、南崗村、上土門村、東溝村5個村落,著手打造東岳山居田園綜合體項目,將鄉村產業與旅游結合、民宿與村莊融合、文化與自然融合,發展文化旅游經濟。
2022年5月,東岳山居民宿試營業,初期建成11個房間,受到了游客青睞。“作為泰山封禪大典周邊的文旅項目,東岳山居民宿的修建為當地鄉村振興帶來了綜合性推動作用。該民宿的建成營業不僅可以帶動鄉村就業、鄉村人才回流,促進當地村民增收、產業多元化發展,也可以改善周圍山區的鄉村生態風景、人居環境。”元達文化旅游發展(山東)有限公司運營負責人阮懷槿說,東岳山居民宿在村民破舊甚至倒塌的宅基地原址上修舊如舊,盤活閑置農房,不僅能讓破舊的老房子得到新生,還能讓村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并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
守著好風光,過上好日子。大津口鄉大力推進建設民宿的同時,還加快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效益、青山變金山”,發揮生態環境優勢,讓村民吃上“旅游飯”,鼓起“錢袋子”。
黃前鎮北部坐落著一座三面環山的美麗村莊,名叫大地村。大地村林木蔥郁、風景秀麗,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發展特色鄉村游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近年來,大地村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整村發展的思路規劃鄉村旅游,在村南的觀音廟旁新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配套建設了小型停車場,并對村里的河道進行堤壩整修、截留蓄水,就地取材打造出旅游步行道,吸引游客觀光游覽。
開展村莊景區化培育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泰山景區立足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挖掘鄉村生態、生產和生活的個性特色,以建設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公共設施更加完善、旅游業態更加豐富、管理服務更加規范、村民生活更加富裕的景區化村莊為目標,推動美麗鄉村向景區化鄉村持續升級。2021年,大津口鄉沙嶺村和下港鎮勤村成功入選首批山東省景區化村莊。
產業振興強筋骨
依山而建的沙嶺村曾經是一個“靠山吃山”的小山村。近年來,該村大刀闊斧搞起了螭霖魚養殖,成立螭霖魚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養殖戶”為主體的合作模式,從資金、信息、技術、市場等多方面鼓勵扶持養殖戶,并建立起螭霖魚園區,為養殖戶提供產前繁育、產中馴化及產后銷售等全方位服務,確保群眾致富、集體增收。如今的沙嶺村是遠近聞名的螭霖魚養殖專業村,現有養殖戶51戶,年銷售商品魚70萬尾,小小的螭霖魚讓全村實現了致富夢。
依山而生重不過百克、長不過20厘米,小小泰山螭霖魚讓沙嶺村村民圓了致富夢,不遠處,范家莊村則靠發展泰山女兒茶走上了致富路。茶產業是范家莊村的支柱產業,目前,該村有茶葉種植戶200多戶、茶園600多畝,并有通過國家QS認證的茶園3家,村里的茶葉實現自產自銷,村民一畝茶園的年收益達2萬多元。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泰山茶、泰山板栗、干鮮果、泰山螭霖魚、四大名藥、生姜是泰山景區的六大主導產業。泰山景區依托地理和資源優勢,強力推進泰山茶產業發展,加快茶葉基地建設,培植壯大茶葉龍頭企業,打造茶葉產品品牌,現有茶葉種植面積4415畝、茶葉種植合作社5家、茶葉規模加工企業9家,干茶年產量170余噸,收入9700余萬元。
位于下港鎮東部的保家莊村歷來有種植加工姜芽的傳統,村里90%以上的農戶都有姜鋪,以基地種植、生產、加工溫室姜芽、大田姜芽、刀豆花為主導產業,集冷藏、內銷與出口于一體的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泰安市保家莊食品有限公司為保家莊村發展生姜產業提供了保障。保家莊村將單打獨斗的姜芽種植戶進行整合,帶動了30多戶村民種植姜芽、200多名村民實現就業。此外,下港鎮八畝地村、上里村、楊家莊村等十幾個村也大力發展生姜種植,種植面積達3000畝。2021年,保家莊食品有限公司銷售姜芽、姜片1200噸,實現銷售收入2000余萬元,帶動1100戶村民實現增收,戶年增收2萬元。
依托地理和資源優勢,泰山景區突出品種引領、品質提升,不斷提高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截至目前,泰山景區有泰山板栗、西友牌栗仁罐頭、泰頂青牌泰山茶等省、市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7家,創建市級標準化基地和“三品一標”基地6個,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6家,國家、省、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23家。同時,立足農業特色產業,泰山景區先后創建2個市級產業園、1個第三批省級農產品優勢區、1個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農業產業化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黨建引領促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打造一大批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一大批優秀基層干部。今年以來,泰山景區扎實開展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2022年“重點攻堅”主題行動,印發《2022年泰山景區村黨組織結對幫促活動和擂臺比武活動實施方案》,組建22個以“示范村”為核心,“創優村”“強基村”為主體的黨建聯盟,常態化組織聯建活動,推進共同發展。
秋收農忙,栗果飄香。連日來,駐黃前鎮大北嶺村第一書記王嬋媛與駐村工作隊員韋姍姍大膽嘗試,帶上竹竿、草帽、鉗子等工具,客串主播,借助抖音、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對“打栗子、拾栗子、搓栗子”進行全程直播,讓觀眾了解農民勞作過程,助力大北嶺村優質農產品暢銷網絡平臺。
自選派到大北嶺村以來,王嬋媛與韋姍姍一起帶領村“兩委”干部積極探索村級致富路徑,開通了“第一書記在黃前”駐村紀實視頻號,記錄駐村一年來的點滴生活,展現大北嶺村的發展變化,讓更多人直觀、深入地了解當地自然人文風光和特色優勢資源,為群眾增收、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渠道。
第一書記是鞏固落實脫貧攻堅政策的落點,也是鄉村振興的支點,還是有效銜接上下的中堅力量。2021年,按照老中青搭配的原則,泰山景區選派9名第一書記、6名駐村工作隊隊員,分別到3個鄉鎮駐村,其中,30歲以下干部1名,40歲以下干部4名,比上一屆平均年齡降低2.4歲。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為扎實做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大津口鄉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切入點,在全鄉9個村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設運營,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增收致富,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大津口鄉李家泉村實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企業聯建共享的社企合作模式,廣泛開展半野生撫育栽培,形成泰山景區范圍內以李家泉村為中心的黃精半野生林下栽培、野生撫育、資源保護、合理采挖、統一加工的良性發展管理體系。艾洼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依托天然的生態環境優勢,建成富有本村特色的欣欣農場,包括蔬菜種植、水果采摘、河邊農家樂以及民宿等項目,吸引平時工作繁忙的年輕人和不宜長途旅行的老年人在閑暇時前來享受田園風光,為他們提供“食住行游購娛”一站式采摘休閑游。
漫步泰山景區鄉村,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心之所感皆是幸福,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時代田園樂居圖呈現眼前。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泰山景區正搶抓發展機遇,全面推進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讓新時代農村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