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度,624.43億度,零下5.3度...細數非凡十年之變
十八大到二十大
非凡中國,非凡十年
平安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在
以專業和價值持續作出貢獻
1.90度,“垂直天梯”
山體近乎垂直90度,落差800米,沒電沒信號,17條懸崖藤梯是唯一“捷徑”……在這樣的地方,你知道該如何生存嗎?
在四川大涼山懸崖村,世代就是這樣過來的。封閉,落后,不僅勸退了許多想要上山的人,更勸退了不少下了山的年輕人。
某色蘇不惹,就在17歲那年選擇沿著藤梯而下,出外打工。
十八大以來,國家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懸崖村的情況受到關注。2016年,在政府支持下,村里組成一支修路隊,蘇不惹也回到家鄉成了修路隊員,爬懸崖、背鋼棍、搭鋼梯。
終于,長達2556級的嶄新鋼梯成了“新路”。醫療站、4G網絡、駐村干部……有了結實的鋼梯,懸崖村也注入更大的新機會。蘇不惹正是在鋼梯上開啟人生第一場直播,成為村里第一批“網紅”。
跨越現實大山靠鋼梯,但跨越貧窮這座山靠什么?
是產業。2018年, 中國平安與涼山當地企業中澤簽訂協議, 先后在懸崖村種植了200畝油橄欖。蘇不惹成為這片油橄欖的護林員,并參與平安組織的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學習品牌打造拓展的案例,他開始對村里的產業發展有了新想法。
2020年,在國家的指導下,全村“下山”搬至昭覺縣安置點的新家。但蘇不惹和村里十幾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山上創業,希望把油橄欖、懸崖羊、旅游民宿進一步發展起來。
如今,在某色蘇不惹和同伴們的耕耘下,懸崖村舊址變成了生產基地。200多畝油橄欖茁壯生長,逐步形成品牌效應;各地的人慕名而來,村民們成了“導游”;通過網絡直播,蜂蜜、柑橘等特產售往全國……
一座2556級的鋼鐵“天梯”,讓村民們跨越近乎90度的千仞絕壁,重啟新生活。在產業扶持下,村民們實現了貧窮到致富的180度轉變。重新上山的蘇不惹,卻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涼山,有暖意。
2.624.43億度,“大國重器”
年均發電量約624.43億度
能滿足約750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
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968萬噸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160萬噸
金沙江畔,一個世界級綠色能源基地正在崛起。它事關“西電東送”這一重大工程,是長江“清潔能源走廊”的重要一環,對“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實現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白鶴灘水電站,承受著1650萬噸最大水推力,穩坐山谷間,俯瞰兩岸景。從1958年勘察到2021年首批機組發電投產,中國用六十多年追一個水電夢。
在地震帶上建300米級世界最高壩,在滿是“裂紋”的玄武巖上扎根,在春去秋來中保持混凝土恒溫澆筑……白鶴灘水電站的建造攻克40多項世界級難題,中國用實力證明,三峽大壩并不是基建狂魔的“天花板”。
而平安用強有力的金融保障,讓大國重器穩步推進。
早在2016年起,平安產險首席承保水電站主體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險,提供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保險保障。平安銀行自2018年開始通過發行綠色債券、提供綠色信貸等形式,支持白鶴灘水電站項目建造、庫區人員搬遷等工作。
如今,白鶴灘水電站12號機組已經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是白鶴灘水電站投產發電的第13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實現“一次安裝完成、一次啟動成功、一次調試成功”,目前已投產的機組已累計生產清潔電能超過460億千瓦時。
江上白鶴,是中國力度的最好呈現。白鶴灘水電站全線投產發電的“騰飛”時刻,已經不遠。
3.北緯23度,“黃金蟬茶”
北緯23度,太陽直射的最北端,被譽為“黃金緯度”。
這個緯度的地區全年氣候溫和、光照雨水充足,有著豐富而優質的物產,中國農業在這里百花齊放,如頗負盛名的云南普洱、廣西芒果等都在這個地區。
廣東紫金也恰好坐落在北緯23度,這里也有一種特色產物——蟬茶。當地茶農溫偉兵,正是靠著紫金蟬茶富足了自己的生活。
但隨著茶園規模進一步擴大,巡茶園、防蟲害,甚至茶葉的進一步加工制造,已經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如何實現更高效、智慧化的生產?這個問題不止困擾著溫偉兵,同樣困擾著中國其他農戶。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核心目標,通過發布助農政策、設立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等方式,打開農戶的心結。
此外在2020年,“平安一號”成功發射,平安正式部署“星云物聯網平臺”,溫偉兵也成了首批“嘗鮮”的人。
在中國平安的幫助下,他的茶園裝上了智慧農業設備,每棵茶樹都有了專屬“身份證”,溫偉兵可以在手機上隨時看到茶園的土壤微元素含量、空氣和水的質量,不用再像以前一樣花一天的時間跑茶園了。
如今,紫金蟬茶的招牌越擦越亮,頻頻斬獲“國字號”大獎。溫偉兵希望未來能將茶園擴展3000畝,爭取達到30萬斤年產值。
“平安一號”衛星除了幫助溫偉兵,更幫助著內蒙古烏蘭察布、廣西百色等地的農戶,助力現代農業跑出了加速度。
4.零下5.3度,“冷極小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因為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但在地圖上仍有許多看不見的地方,那里孩子面臨著酷熱或嚴寒,沒有敞亮的課室,沒有嶄新的書籍,甚至沒有足夠的老師,但依然為了改變命運哈著氣、摸著黑讀書。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金河鎮,冷極村平安希望小學的學生曾經就是這樣的環境下學習。
這里年平均氣溫-5.3℃,極端低溫時-58℃。讀書時呼呼冒著白煙,寫字時孩子們的手總是凍得通紅。
為了發展教育,1989年開始,國家開啟“希望工程”,通過建立希望小學、招募支教老師等方式進行助學。
平安的支教之路也從1994年開始,并在2012年踏入了金河鎮冷極村平安希望小學。十年間,七十多名支教志愿者帶來了新奇的課程豐富的教學方式,還有更多的愛心陪伴。
那個眼睛里充滿渴望與求知,手中緊攥著鉛筆的女孩,已經從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走出,考上大學改變了命運。
在新的學期,孩子們又迎來了新老師、新課程和新的科技模型。在中國最冷的地方,還在持續迎來更多能融化一切的赤誠之心。
在偏遠山區長出致富希望的90度
在江河奔騰之間創造奇跡的624.43億度
在茶園綠意中開出科技之花的北緯23度
在極寒之地讓夢想展翅的零下5.3攝氏度
......
越來越多的中國維度必將在未來
跨度更大領域更廣
而平安也不會停止步伐
與黨和國家同頻共振!
通訊員 劉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