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大專家指導的鹽堿地玉米增產增效技術示范田創高產
近日,由省、市專家組成的測產驗收組,對地處黃河三角洲的濱州市無棣縣小泊頭鎮山東農業大學玉米技術研發與推廣示范田進行實打測產驗收。結果顯示,5畝綜合技術體系示范田每畝折合籽粒產量為911.9公斤,無棣輕中度鹽堿型中低產田應用多項技術后實現高產。
據了解,本次實打驗收依據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和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共同制定的玉米田間測產驗收方法和標準進行?!皩嵤諟y產達到911.9公斤!”測產小組組長、山東種子管理總站研究員劉存輝宣布。作為項目負責人,山東農業大學玉米栽培專家、教授劉鵬表示,這是一片鹽堿地,經過連續兩年應用多項綜合技術措施后,在今年夏季高溫提前發生、持續時間增長、降雨量大的條件下,實打取得這么高的產量,雖然有預期,還是讓人興奮不已。
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山東省中低產田占比高,產量低,分布在魯北及黃河三角洲區域的近700萬畝鹽堿地更是限制了我省玉米單產水平的提升。小泊頭鎮位于渤海灣畔,土地鹽堿化程度高,淡水資源匱乏,小麥、玉米畝產普遍偏低。
山東農大組織專家從篩選適宜輕中度鹽堿型中低產田的玉米品種和土壤調理劑入手,深入研究多種技術措施對玉米植株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的調控效應及其生理生化機理,在此基礎上集成了輕中度鹽堿型中低產田夏玉米保苗壯株豐產增效技術體系,應用在無棣試驗示范基地。農學院教授劉鵬帶領的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創新團隊駐扎在這里,圍繞中低產田小麥玉米周年提質增效進行技術研發與示范。他們選用抗鹽品種,優化土壤耕作技術,施用生物有機肥、鹽堿地玉米專用肥、腐植酸土壤調理劑和抗鹽微生物菌劑,不斷地改良鹽堿地、改善玉米生長發育的土壤條件。
“創新團隊在小泊頭鎮有近90畝的試驗示范基地,僅玉米季就開展了20余項試驗,今年團隊共安排了4塊綜合技術示范田,這次實打驗收的就是其中產量最高的一塊。我們將試驗篩選出的良種、肥料品種和研究栽培方法優化組配,實現良種良法配套,展示給當地農民群眾看、帶著當地種植大戶干,是豐產的關鍵。今年我們又申請了科技小院,希望能夠將更多的科技成果直接轉化到廣袤的鹽堿地上,用實際行動和落地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農大力量。”劉鵬說。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麗寧 通訊員 翟榮惠 任昊? 審核 王婷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