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內 > 正文
  • 喜迎二十大|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工作者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題: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工作者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新華社記者胡喆、陳席元、譚元斌

      

      2022年9月25日6時5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試驗十四號和試驗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鄭斌 攝)

      “5、4、3、2、1,點火、起飛!”

      金秋時節,戈壁灘上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枚“快響利箭”騰空而起,躍向蒼穹。

      這是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第16次圓滿完成的飛行任務,成功將兩顆試驗衛星發射升空,我國商業航天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更加輕快。

      

      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產業園總裝測試廠內,技術人員在對一發火箭進行艙段對接狀態檢查(2022年7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在距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00多公里外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更多“快舟”火箭正在生產車間整裝待發,等待揭示宇宙的奧秘。

      “從新一代運載火箭陸續成功首飛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次數超過400次,從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到天問探火、空間站建設,近年來,我國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為科技強國建設之路上的一座座重要里程碑。”中國航天科工首席技師閻敏說,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將進一步為大國創新指明方向,作為航天科技工作者,我們滿懷期待。

      

      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準備進入水中,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2017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對科技創新進行了頂層設計,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謀劃部署和推動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

      十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近年來持續穩步提升,2022年排名上升至第11位。

      北京亦莊,一排排頗具未來感的儀器設備整齊排列,信號指示燈閃爍著富有節律的光點,這是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新成果之一——“乾始”超導量子計算機。

      “我們打通了量子應用、量子軟件、量子硬件的全流程,讓量子算力觸手可及。”百度首席技術官、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說。

      

      2022年9月22日,合杭高鐵湖州至杭州段首趟列車從杭州西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研制我國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參與蛟龍號研制、神舟十四號發射、新冠疫苗研發等一系列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在一批批“國家高新區”內,創新的源頭活水充分迸發涌流。當前,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73家,較2012年增加84家,為創新發展貢獻著“高新力量”。

      在江蘇蘇州高新區,來自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譚海仁教授團隊,將大面積鈣鈦礦電池組件的光電轉化效率提升到24.5%。眼下,他們正探索將技術成果進一步產業化。

      夜已深,人未靜,臨近22時,實驗室里師生們仍專注手上的工作,操作著氮氣手套箱,完成制備鈣鈦礦吸光層以及小面積電池組件等工序,并用太陽光模擬器測試光電轉化效率。

      

      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發布會上,寒武紀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陳天石介紹國內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2018年5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從實驗室到工廠,我們仍需努力實干。”譚海仁告訴記者,“國家大力鼓勵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人才評價體系不斷完善,科研人員享受到的政策‘紅包’實實在在。我們要爭取更多新突破,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科技力量。”

      “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副司長吳家喜表示,我們將堅持高標準定位、高端資源集聚、高成長企業培育、高端產業發展、高品質創新生態營造,落實新理念、策源新技術、培育新業態、探索新機制、構建新格局,推動高新區在又高又新上取得積極進展。

      

      這是“中國天眼”全景(2022年7月21日攝,維護保養期間拍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天眼”望星河、“蛟龍”探深海、“高鐵”馳神州、“5G”聯天下……實踐證明,我國自主創新事業是大有可為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為的。

      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將進一步堅定創新自信,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力在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