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線上領略地質公園之美 泰山等9家地質公園聯袂打造地質多樣性科普大餐
為紀念首個國際地質多樣性日,推動更多人關注地球家園,關注氣候變化和環境危機,10月6日上午,泰山等9家地質公園聯袂發起“國際地質多樣性日——領略地質公園之美”為主題的首屆國際地質多樣性日科普活動。
2021年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將每年的10月6日設立為“國際地質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Geodiversity Day),希望通過地質科學教育讓人類有機會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通過諸如采取負責任的資源開采方式、減少災害風險、減緩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行動,應對日益緊迫的環境惡化挑戰。地質公園作為地質遺跡富集、地質景觀優美、生態環境優異的自然資源科普基地深受公眾喜愛,負有推動公眾關注地質多樣性、關愛地球家園、科普地球科學的使命,也成為首個國際地質多樣性日宣傳的主力軍。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自然資源科普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科普辦)主辦,泰山、廣東丹霞山、浙江雁蕩山、湖南張家界、北京延慶、云南石林、雷瓊、安徽天柱山、福建龍巖等9家地質公園共同舉辦,并在10月持續開展“國際地質多樣性日”系列主題活動,10月6日上午舉辦了地質學家帶你欣賞地質多樣性之美科普講座和地質學家帶你云游地質公園直播活動。
活動中,亞太地質公園網絡主席、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金小赤分享了亞太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建設成果,展示了亞太地質多樣性之美。中國地質公園網絡辦公室主任鄭元作了《多姿多彩的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報告,從地質構造和地貌類型的角度展示了41家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和候選地公園的地質特色和壯美景觀,讓公眾領略到40億年至今中國大地上的地質劇變造就的瑰麗風景以及地質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和文化遺產,感受中國地質多樣性之美。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蘇德辰為公眾作了《地質之美和地球探秘》專題科普講座,分享花崗巖、火山、丹霞、喀斯特等各種地質地貌的成因和奧妙,并在直播間連線9家地質公園,通過騰訊會議、小鵝通、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平臺開展直播互動科普。9家公園的14位科普講解員分別在20余處壯美的地質遺跡點擔綱直播員,以云游形式向公眾科普導賞了典型地質景觀,讓大家足不出戶在云端不僅欣賞到了丹霞、花崗巖、火山、巖溶、硅化木等多姿多彩的地質地貌景觀,還了解到了地質景觀背后的科學奧妙。
據統計,當天各平臺在線觀看直播的公眾近萬人,不僅有所在地公園的粉絲,而且有中國地質大學、中山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等高校地質等相關專業師生,大家在直播間通過與專家互動提出了自己感興趣的地質問題,表達了對地質遺跡保護、地質環境、水環境等的關注。本次講座和直播活動視頻也將在各平臺回放,便于公眾瀏覽學習。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